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一重要论断,这在实质上就是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刻回答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根本问题。我们所推进的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中国特色和基本特质。从中国特色的角度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是中国对当今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独特创造和独特贡献。
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民族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现代化具有显著差异,有着属于自己的特点。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民族的现代化。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创不可能照搬世界上其他国家,必然要走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之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创,都植根于中华文明的沃土,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根基,反映着中国人民的美好意愿和精神追求。正是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和独特的基本国情造就了中国共产党、造就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造就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悠久的文明历史意味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历史资源,这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显著优势,也是与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最大的区别。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够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就是因为正视了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历史任务和复杂格局,深入发掘了历史文化资源和文明优势,提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提出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拓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国情要素的丰富内涵,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篇章。实践证明,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完全有能力走出一条自己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不必也不可能步西方式现代化道路的后尘。
以农业农村农民为根柢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现代化的另一个显著不同,是以典型的农业农村农民为根柢的现代化。以农业生产为主体的农耕文明是中华文明的典型特征,历史漫长的农耕文明给中国共产党留下的是一个基础弱、底子薄、占世界近1/4人口的贫穷落后的农业大国。毛泽东同志曾说:“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他又提出了“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实现工业化”等目标和“农业社会化”的命题。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指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来说,通过社会主义道路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是最好的选择,从而开创了新中国现代化建设与社会主义相结合的道路。
在中国这样一个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农业大国,在漫长历史时期内农民都是国家人口的主体,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农村农民的状况如何决定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状况。在阐述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及未来历史变迁中的城乡关系时, 马克思认为城乡融合、逐步消灭城乡之间的对立是社会革命最重要的历史任务。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我国在农业社会化的步骤上提出先搞合作化、再搞机械化,以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步骤相适应。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明确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提出了要实现包括农业现代化在内的“四个现代化”的目标。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改革深入推进,我国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经历了深刻的制度变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逐渐确立完善,农业生产条件实现巨大飞跃,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农村社会稳定和谐,农村民生全面改善,农村居民生活已全面迈进小康社会。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建设取得的重要进展,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由于地理环境、农业资源禀赋、历史发展和文化传统不同,在数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小农经济形态条件下,我国走出了一条适合基本国情的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道路,显然与以资本逻辑为主导的西方式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方案不同,城镇化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实现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和美好生活的幸福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现代化国家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要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让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越走越有奔头。一个“离不开”,再次强调了在中国全面现代化中农业农村的不可或缺。
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现代化的再一个显著不同,就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人口规模巨大,是我国客观实际和基本国情,又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无可比拟的。人口规模巨大既是创造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巨大优势,也是创造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大难题。在持续数千年的农耕文明发展进程中,我国很早就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多子多福”的婚育观念,在改革开放之前相当漫长的时间内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的人口增长和人口规模。一方面这种观念与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基本国情密切相关,一个幅员辽阔的庞大农业国家需要充足的劳动力维持农业的生产生活,只有多生育才能维持家庭生计和乡土社会,做到老有所依;另一方面与我国地域辽阔和封建王朝的应对战事、繁荣发展、日常行政运作密切相关,封建朝廷出台各种优惠措施千方百计鼓励人口生育,充实国家人口数量。因此,从历史上看,我国人口数量在世界人口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一直很大。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达14.1亿人(不含港澳台)。
人口规模巨大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优势和红利,也是巨大压力和严峻考验。一方面巨大的人口规模代表着巨大需求、巨大市场和巨大人口红利;另一方面这种巨大人口规模中农村人口占比非常大,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尤其突出,社会就业和民生保障压力巨大。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既要发挥人口规模的巨大优势,又要坚持现代化发展的社会主义性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落下一个人”,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推进城镇化,是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截至2020年末我国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已超过60%。同时,新中国成立70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以经济发展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发展,人口素质显著提升、民生福祉不断增进,截至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54.4%,人均预期寿命达77.3岁,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不仅是对西方式现代化的历史性超越,而且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绝无仅有的现代化,既是伟大壮举,更是对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的重大贡献。
源于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特殊规律的现代化
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现代化还有一个显著不同,就是中国式现代化是源于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特殊规律的现代化。人类社会的现代化本是一个自然发展的历史过程。世界进入近现代历史以来,西欧、北美和亚洲的日本跨入现代化的门槛,尽管发展模式不尽相同,但都有着资本主义对外扩张、侵略殖民、强取豪夺的共同本质。当沉睡中的中华民族被西方列强的炮声惊醒时,已经失去了西方国家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近代中国面临着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两大历史任务。从鸦片战争爆发到新中国成立,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经过100余年的英勇奋斗,经过无数仁人志士的艰辛探索,经过无数艰难困苦和流血牺牲,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终于找到一条走符合中国特点和自身发展规律的、完成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两大历史任务的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华民族长期不懈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展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与近代以来我国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特殊历史背景和社会性质相联系,有着自身运动、发展与变化的轨迹和规律,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群体主观意志决定的结果。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为现代化建设创造必要的政治前提和经济社会基础,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和改革开放在实质上则是通过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从我国的文化传统、基本国情和具体实际出发,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宝贵品格和不懈追求,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智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有着完全不同于西方式现代化道路的世界环境和历史条件,每一步发展都很难照搬已有的人类社会发展经验,更不可能照搬西方式现代化的发展经验,因而具有探索性、独特性和独创性,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而开创出来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现代化的根本不同,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而开创出来的现代化。历史证明: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以社会主义引领前进方向,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复兴中国。从发展的历程看,中国共产党在历经艰难困苦、不懈求索中找到了一条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精髓、精神特质紧密融合起来的道路,适应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发展需要,使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成为可能。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在中国这个文明古国的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的重要原因,也是能够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原因。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中国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成功跨越。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虽然经历了曲折,但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积累了宝贵历史经验,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制度基础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完成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历史任务后,为完成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任务而开辟出来的正确道路。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系统回答了在中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和“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基础上,深入系统地探索和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时代之问,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条符合我国文化传统、基本国情、时代潮流的现代化发展之路,是一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戴木才 作者系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集团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2ZDA027)首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