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系部: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是集团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各专业组织、管理教育教学过程、监控教育教学质量、
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既要符合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具有相对稳定性,又要体现职业教育对接行业、企业,服务区域经济,适应市场需求的特点,
不断改革创新、及时调整修订。为加强对集团人才培养工作的宏观管理,指导各专业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特提出如下原则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高等
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国务院《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5号)
等文件精神,遵循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律,借鉴国内外一流大学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经验,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根本
标准,探索并完善以“办学特色与社会需求相融合、思想政治、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职业素质培养与专业技能训练相融合、实践教育与行业协同相
结合、个性化发展与质量标准相融合”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机制,强化实践教学,突出职业技能,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的综合
培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和个性的协调发展,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专业特色鲜明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基本原则
1.对接行业企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建设和培养新型职业人才
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面向市场、用人单位、毕业生全面系统地开展专业人才需求和人才规格的社会调查,注重分析区域经济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特
点,关注本专业相关行业、企业对职业岗位(群)的基本要求和发展趋势,努力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适应性,做到“五个对接”:专业与产业
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同时,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妥善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与教学工作相对稳定性的关系。
2.坚持立德树人,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全课程
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弘扬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要培养学生社会
责任感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全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爱国、爱校、爱专业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专业自信和人生自信;要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职业人才,做祖
国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增强创业意识,训练创新思维,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
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实验等实践环节的设置,多渠道搭建自主学习平台,开发大学生科技创新活
动项目,开设创业基础、创新实践等方面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全课程;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活力,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
问题能力,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为创新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4.注重职业综合素质培养,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坚持育人为本,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把职业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课程,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
提倡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注重培养学生文化素质、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职业生涯更好发展奠定基础。
5.融入职业标准、企业文化、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遵循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结合集团办学定位和服务面向,借鉴、引入企业岗位规范,根据行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以职业岗位(群)能力
分析为基础,校企合作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专业课程体系;将相关职业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各专业应参照“悉尼协议”,积极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专业
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实现课程教学内容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一体化,加大仿真实训、顶岗实训力度,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
性;要将企业文化、工匠精神、劳模精神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探索实施任务驱动、项
目导向等教学模式,融“教、学、做”为一体,使学生具备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职业岗位能力和可续发展能力。
6.强化校企合作,推进行业、企业协同育人
依托“山西旅游职教集团”,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充分发挥专业建设委员会的作用,与行业企业专家、能工巧匠、行家里手共同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校企合
作开发课程、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实施实践教学,深化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增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共育有较强就业竞争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修订三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意见
(一)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框架结构
一、专业名称
二、专业分析
(一)就业面向定位
(二)职业岗位分析
(三)××专业职业能力分析
三、招生对象
四、学制与学历
五、培养目标
六、人才培养基本规格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一)人才培养基本规格
(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七、人才培养模式
八、毕业上岗标准
九、课程设置及时间分配
(一)教学时间分配表
(二)教学进程表
(三)核心课程基本内容
(四)实训项目及考核标准
(五)课时比例说明
十、教学实施条件
(一)师资队伍
(二)实践教学条件
十一、教学考核方法
(二)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十九大精神,对接区域行业需求,凝练人才培养特色。我院人才培养目标总体上应当定位为:
“培养思想政治
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需要,具有......素质,掌握.....等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领域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各专业的
培养目标应符合
我院总体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开展区域市场调研、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岗位分析,确定培养目标定位,体现各专业本身的具体要求,反映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
(三)人才培养基本规格
人才培养方案应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培养能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一线实用人才。
1.素质教育应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包括:基本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所有专业统一)和职业素质(各专业根据实
际情况制定若干条)。
2.特别注重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一定要敢于突破条条框框,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课程体系,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强化实践教学等途径,使学生
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四)学制、学时和学分要求
1.学制
修业年限为三年。
2.学时
新生一般在9月中旬入学,之后进行三周入学教育、军训和讲授军事理论课,“国庆节”假期后开课,最后一年7月毕业。学生在校时间约为147周,其中假期28周,
最后一年只放寒假。
我院实行一周五天工作制,并采用标准校历,每学年分为两个学期,寒假4周,暑假8周。寒假一般从春节前十天左右开始,暑假一般于8月底结束。
总周数分配如下表:
三年总学时一般为2500-2600之间,每周内学时一般为20-26学时(不得超过26学时),每学时50分钟。
3.学分
学时折算学分按课内总学时(含独立的实训、实习学时)除以18即得学分数;其余的集中实践环节一周(按24学时计)为0.5学分(如入学教育、军训、劳动养成教育、
专业认知、社会实践等)。学分的最小单位为0.5学分。
学生一学期修读的学分最多不应高于30学分,最少不低于20学分。
各专业学生毕业时最低毕业总学分应在各专业规定学分以上,所修课程不及格不给学分。
(五)课程设置
1.课程按学习领域设置分为: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和素质拓展学习领域。其中基础学习领域可分为思想政治课程模块、文化基础课程模块、创新创业课程
模块;占总学时的比例约25%;专业学习领域可分为专业基础课程模块、理实一体课程模块、校内仿真实训模块与顶岗实习模块,占总学时的比例约65%;素质拓展
学习领域分为职业素质拓展课程模块与人文素质拓展课程模块,占总学时的比例约10%。
2.各类课程模块中按性质可设置为必修课与选修课两种。除了创新创业课程模块中创业实践课为选修课之外其余基础学习领域与专业学习领域的课程均为必修课,
素质拓展学习领域的课程为选修课。
3.基础学习领域课程为院级平台课,由集团与相关系部统一安排,在全院各专业所开设课程中所占比例应保持一致。其具体安排如下:
(1)思想政治课程模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必修课,开设在第一学期,60课时,计3个学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必修课,开设在第二学期,72课时,计4个学分;
形势与政策:必修课,开设在第一、二、三、四学期,共60课时,计2个学分。该课程的开设分两个部分进行,其中第一部分为每学期10课时的讲座学习;第二部分
为院团委、学生处、各系部结合当前社会形势开展的主题活动,计20课时。
入学教育与军训:必修课,开设在开学前三周,1.5学分;
军事教育:必修课,36课时,计2学分;
心理健康与教育:必修课,旅游管理系、旅游外语系、酒店管理系开设在第一学期;旅游文化艺术系、经济管理系、计算机系与国际贸易系开设在第二学期,30课
时,2学分;
劳动养成教育:必修课,利用课余时间,共计两周,不计入教学学时,1学分;
大学生安全教育:必修课,专题讲座和实践演练,12课时,计1学分。
(2)文化基础课程模块
大学英语:必修课,开设在第一、二学期,共132课时,计8个学分;
大学语文:必修课,旅游管理系、旅游外语系、酒店管理系开设在第一学期;旅游文化艺术系与国际贸易系开设在第二学期,共60课时,计4个学分;
计算机基础:必修课,经济管理系、计算机系、旅游文化艺术系与国际贸易系开设在第一学期;旅游管理系、旅游外语系、酒店管理系开设在第二学期;共60课时,
计4个学分;
体育:必修课,开设在第一、二、三学期,共108课时,计6个学分;学生体育健康达标每学年计1个学分,共计3个学分;
高等数学:必修课,经济管理系、计算机系与国际贸易系开设在第一、二学期,共96课时,计6个学分;
应用文写作:必修课,经济管理系、计算机系开设在第二学期,36课时,计2个学分。
(3)创新创业课程模块
职业生涯规划,必修课,18课时,计1学分(第二学期);
创新思维:必修课,18课时,计1学分(第二学期);
创业基础:必修课,21课时,计1学分,利用周末集中培训(第三、四学期)其中酒店管理系、国际贸易系、旅游文化艺术系、旅游外语系第三学期开设,旅游管理
系、经济管理系、计算机科学系第四学期开设;
创业实践:选修课,18学时,计1学分(第五学期);
就业指导:必修课,16课时,计1学分(第五学期)。
4.专业学习领域为系级平台课。各系应根据专业特色统一安排专业基础课、理实一体课程、校内仿真实训与顶岗实习。各系要对各专业的专业类课程予以规范和统一,
相同、相近教学要求、内容的课程名称要规范一致;同名课程的课程类别、归属系部、课程性质、考核方式、学分、学时(包括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必须一致。
5.职业素质拓展课程为系级选修课,由各系根据专业群确定。各专业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提升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和增强学生岗位能力为目标,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出
发,应具有一定前瞻性和拓展性,促进教学过程和工作过程的零距离对接。需提供6-8门选修课供学生选择3-4门。规定选修课程修够108课时,计6学分。
6.人文素质拓展课程为院级选修课,分为线下和线上课程两大部分。其中线下课程包括社交礼仪、形体训练、演讲与口才、晋商文化、文学欣赏、音乐欣赏、美术欣赏、中国书法、山西民歌、合唱指挥、山西景点介绍、山西饮食文化、实用摄影技术等,线下选修课程修够72课时,计4学分,线上选修课程修够72课时,计4学分。
7.其它说明
(1)培养方案中要明确课程类型,即课程属于纯理论课、理论+实践课、纯实践课中的哪一类;要明确考试方式为统一考试还是单独考试;明确课程性质,即为必修课还
是选修课。
(2)各类课程学时数、各学期教学周数和集中的实训模块周数,在不同的表格中应做到前后一致。
(六)实践教学
1.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军训、社会实践、劳动养成教育只计学分,不计入教学学时;理实一体课程中的实训部分、校内仿真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或毕业实习报告)
等的教学时数,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数的50%。
2.课内实践教学时数必须明确列出,同时在教学大纲(标准)中列出实训内容安排,并完成实训大纲和指导书。
四、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与审定程序
1.各专业教研室主任根据集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意见提出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详细意见;
2.教研室主任组织本教研室专业教师进行讨论,并形成初稿;
3.系主任组织本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初审,签字后上交教务处;
4.教务处组织复审;
5.提交集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后执行。
五、关于本次人才培养方案装订的说明
培养方案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变动,在实施过程中如确需作技术性修订和微调,应按原来修订审批程序办理手续。
六、其它
本次需具体修订2018级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详见附件一;人才培养方案中教学进程表中的课程编码说明详见附件二;教学进程模板详见附件三。
七、附则
本意见由教务处负责解释,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实行。
附件一:十大澳门信誉网赌排名需修订2018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览表
附件二:2018级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编码说明
附件三:教学时间分配表和教学进程表模板
教务处
二○一八年七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