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电教资讯 -> 正文

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之路

发布日期:2019-09-18   来源:   点击量:

自从上世纪60年代日本提出信息化概念后,无数有识之士为之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各行各业呈现出信息化的蓬勃生机,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出现有力地促进了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尽管各行各业信息化的程度不同,但人们对信息化的作用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信息化已经成为整个国家实力提升的重要动力。高等学校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软件技术的重要发源地,也是培养信息化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在高校开展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高校信息化既是高等教学现代化的需要,也是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还是学校提高管理水平的需要。

1.高校信息化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高校信息化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多宝贵经验,信息技术引发了高等教育的巨大变革。特别是MOOC、微助教、雨课堂、泛雅等教学平台、教学过程管理平台的出现,有力地推动了混合式教学、反转课堂的教学改革。

高等学校要真正步入社会发展的中心舞台,发挥“新世界经济发展火车头”作用,就必须加快构筑与现代化教育相适应的信息化体系,确保教学、科研、管理、社会服务功能的充分、有效发挥,这是高等教学现代化的需要,是摆在高校面前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也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信息化既是教育现代化实现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步骤;没有教育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高等教育信息化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2.高校信息化是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的需要

现代社会迫切需要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既懂得现代科学技术,又能够多渠道获取信息。通过信息资源的借鉴和吸收,开发自身智能,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的形成,依赖于知识、信息的积累,信息化建设作为一种战略性决策和技术手段,可以确保知识、信息的快速有效共享,使信息技术与人的发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信息化将信息论与系统论的思想和方法引入教育教学过程,使多媒体辅助教学更加有效,并为教学过程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增强学习过程的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借助计算机网络和现代教育技术,为师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便利的研究空间,极大地发挥师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没有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支持,没有信息化的教育教学环境,教育教学改革将只能是表面的、局部的、有限的,无法从根本上实现教学改革的目标。

3.高校信息化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需要

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者认为: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就是科学管理到信息资源管理的过程,是管理重心从“粗犷管理”、“本本管理”、“表格管理”到“信息资源管理”的过程。

信息资源管理在人类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作用,信息流调节着管理流、人流和物流的数量及方向,行使着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职能。

信息资源管理作为学校发展的战略环节和管理手段,通过科学、全面、规范的信息集成,完成业务流程重组、再造和管理职能转变,提高管理效率,促进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二、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我国高校信息化始于20世纪90年代,发展势头十分迅猛,由于地域经济的差异,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极不平衡。师生对高质量的信息化需求与信息化建设滞后的矛盾日益凸显。

1.信息化建设发展速度缓慢

高校信息化包括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四个方面。信息化过程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转变的过程,是通过信息化思维对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进行线上线下流程优化和再造的过程。

近年来,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推进,政务、企业、商务的信息化呈现出勃勃生机,而高校信息化建设发展速度比较缓慢。主要是客观条件限制、传统理念作梗、思维方式陈旧、竞争意识不强等原因造成的。

2.缺乏顶层规划、协调与合作

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信息化是高校信息化的主要任务,信息资源建设是高校信息化的基础。由于信息资源建设严重滞后,导致高校图书馆、档案馆、科技馆、展览馆、实验室等大量、宝贵的信息资源停留在实物和纸质形式上,无法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严重影响了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教育行政部门缺乏有力的指导和协调,推动力度不够;其次是信息资源建设缺乏相对统一的标准,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第三是部门之间各自为阵,在信息资源建设上缺乏协调和合作,分散了信息资源建设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各类信息化规划停留在纸面上的较多,真正落地的较少,口头上重要,实际上照旧。

许多管理部门信息化理念落后、信息化知识匮乏、知识更新速度慢,不愿意从传统的管理方式中走出来,跟不上信息化建设要求,实际上已经成为信息化的最大阻力。

3.信息化管理和技术人才严重缺乏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改革提供了高效的手段和契机,信息化管理和技术人才已经成为高校信息化成败的关键。

目前,高校信息化管理和技术人才“位低责任大”,普遍不具有“懂技术、懂管理、懂业务、会协调”四种能力。由于信息技术更新速度快,新的技术人员引进困难,旧的技术人员学习动力不足,导致信息化管理和技术人才不能满足信息化建设的需求。造成一边治理“信息孤岛”,一边产生新的“信息孤岛”。不改变这个现状,信息化的目标难以实现。

4.信息化体系没有形成

信息化是高校的全局性和战略性选择,是典型的“一把手”工程。交由“位低责任大”信息中心推进,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虽然高校都成立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都由校领导牵头,各部门配合。但由于只是临时组织,受到日常工作的冲击,投入的资金、时间、精力严重不足,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导致信息化规划不能落地,信息化体系不能形成。

三、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针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应该从顶层设计入手,解决技术和管理人才缺乏的问题,重视信息化规划的落地,加快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速度。

1.信息化从规划开始

高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创新性的工程,是技术和管理高度融合的项目。具有投入资金大、涉及部门多,全员参与等特点,没有科学的顶层规划和人力、物力、财力的鼎立支持是不可能成功的。

高校信息化规划包括:基础设施平台规划、应用支撑平台规划、公共服务平台规划、核心业务管理规划及辅助决策支持管理规划等5个方面。

基础设施平台是承载全校信息化的重要硬件和系统软件基础,既要有一定的前瞻性,还要考虑到适用性和性价比,涉及机房、教室、实验室、网络、服务器、存储和安全等内容。

应用支撑平台主要包括:统一数据信息标准、统一身份认证、统一P C门户、统一移动门户、统一数据交换与共享、云平台等6个方面的建设,为全校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奠定基础。

在“公有云+私有云”的云平台上,部署公共服务平台,向师生、校友、合作单位、访客等提供云服务。主要包括:校园通讯录、电子邮箱、站群管理系统、身份平台、个人主页、一站式服务大厅平台等内容。

核心业务管理及辅助决策支持管理是信息化建设最重要的基础应用系统,通过这些应用系统的建设能够提高学校的信息化水平,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学工管理、一卡通管理、公寓管理、迎新管理、离校管理、校友管理等,通过大数据分析系统构建辅助决策支持平台等。

2.坚持顶向下、统筹规划、逐步求精的原则

信息化建设过程是一个业务流程重组和再造的过程,必须坚持“自顶向下、统筹规划、逐步求精”的原则,强化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

自顶向下就是要体现一把手工程,体现整体规划;统筹规划就是要调整现有的管理体制,制定有利于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政策,使之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需求;逐步求精就是根据轻重缓急确定科学的、合理的建设规模和建设顺序,落实必要的建设资金。

只有对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管理,才能完成信息资源的全校共享与交换,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投资最小化和利用充分化。信息中心除了具备信息化建设规划、实施和维护职能外,还应具有管理和协调职能。信息中心人员不仅要熟悉业务流程、组织模式,还要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扮演学校与信息技术的“接口”,成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实施者之一。

3.引培并举,建立优质的技术和运维队伍

把“懂技术、懂管理、懂业务、会协调”能力的干部选拔到信息化建设岗位,配备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人员,是做好信息化规划的基础。企图完全依靠IT公司开展高校信息化建设是不现实的,实践证明也是行不通的。

  1. 通过有效途径,加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一支责任心强、技术过硬、适应信息化建设需要的信息技术队伍,确保各类信息化项目设计合理、目标明确、内容完整、高质量落地。

  2. 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建立一支响应快、服务好、师生满意、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运行维护服务队伍,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排解问题。

4.提高全校师生对信息化的认识和应用水平

高校信息化规划确定以后,提高全校师生对信息化的认识,特别是领导干部对信息化的认识,是信息化成败的关键。

第一,校级领导干部要组织中层干部,参观考察信息化建设的先进单位,了解信息化对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带来的变化,从思想上激发中层干部开展信息化工作的热情。每个领导干部都能够根据本部门业务需求,提出本部门信息化的合理建议,信息中心与各部门共同推动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

第二,开展全校管理人员和教师的信息化理念培训。使大家懂得信息化的地位和作用,能够自觉地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中应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使他们能够并且善于利用计算机处理日常业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促进自身业务的改革和创新。

第三,开展全员信息化技术培训,使全校师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能够熟练使用常用软件,特别是学校建设的各类管理信息系统。

5.重视信息资源建设,避免重硬轻

硬件建设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基础,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则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也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长期任务。信息资源建设,要走引进与自主建设相结合的道路,联合多方面的力量,共同建设。

一是重视免费资源的链接。将学校的服务器与因特网上大量免费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资源网站进行链接,快速实现资源共享。可通过专家介绍或搜索引擎等途径,定期维护优质资源的链接。

二是重视重要资源的镜像。通过镜像因特网上高水平、高质量的资源库,获取最新、更专业的资源。

三是重视教学资源的自主制作和收集。全校教师是自主制作各类资源的主力军,经过技术培训,使全校教师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结合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可以制作出各类课件或素材。另外,通过设立资源建设小组,根据教学需求,收集线上线下优秀的CAI课件和教学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