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草文稿要找到对的感觉,具体来说就是把握好“四感”,即构思要有现场感、结构要有层次感、内容要有新鲜感、语言要有分寸感。
起草机关文稿要充分考虑受众感受,找到“对”的感觉,切实发挥文稿统一思想、鼓舞士气、解决问题、推进工作的重要作用。
构思要有现场感
起草各类文稿,首先要进行构思酝酿。特别是领导讲话稿,起草者必须清楚讲话现场的情况,设身处地考虑在特定场合、时间,以及面对特定听众应讲什么内容。
一要认真研究会议活动方案。通过会议活动方案,了解会议活动的时间、地点、主题、议程和参加人员等基本信息,弄明白在什么样的场合、台上台下都有哪些听众。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重点要讲的内容,增强讲话的针对性。稿子要根据会议活动安排,尽量做到对前面议程予以回顾,对参会各方面人员予以呼应,让在场的同志都能从领导讲话中找准定位和工作方向。
二要准确把握领导的角色分工。领导的职务是确定的,在不同会议场合中的角色分工却是不同的。有些场合是以“一把手”的身份在部门内部总结成绩、部署工作,有些场合是以下级的身份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有些场合是以参与者的身份在专项工作部署中进行表态。不同的角色分工,决定了不同的表述方式。
三要设身处地体会现场氛围。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应当是昂扬向上的,纪念烈士人物大会上的讲话应当是庄重肃穆的,工作部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应当是斩钉截铁的,老干部会上的讲话应当是温和贴心的……一篇好的讲话,既要交流思想,更要传递感情,有感情、有温度的讲话才能让听者入耳入心、经久不忘。
结构要有层次感
在确定了主要内容之后,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列出文稿主体结构,搭好“骨架”,然后再落笔行文。
一要重视提纲但不拘泥于提纲。起草文稿要避免在内容没有悟透、结构没有确定的情况下仓促去写。在动笔前要舍得花时间和精力去琢磨框架、理顺逻辑、拟定提纲。拟出一份完整细致的提纲,文稿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当然,在写作过程中,随着思想的不断深化,文稿的内容和层次都可能发生变化,这时可以对结构作出适当调整。
二要重视结构但避免烦琐哲学。机关文稿特别是领导讲话稿通常有板块式的并列结构、纵深式的递进结构等,其中较为常用的是“三段式”,总结成绩、查找问题、部署工作,或是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加强保障。这样的结构符合机关工作需要,合乎思维逻辑,因此比较通用。在此基础上,根据内容适当创新结构,可以避免文稿千篇一律。然而,讲话稿层次则不宜过多,要化繁为简,不然会让大家听得头昏脑涨、一头雾水。
三要重视标题但不刻意追求工整。标题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每一级标题都应精心设计,可以概括提炼,也可以开门见山;可以排比对仗,也可以平铺直叙。同时,所有标题要自然、准确,避免堆砌辞藻、生硬刻意。
内容要有新鲜感
求新,就是要有新思路、新举措、新语言,使文稿能够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契合工作实际,解决现实问题。
一是在吃透上情上求新。做好文稿起草工作,必须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深悟透,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上级部门有关要求,找准本部门、本领域、本系统工作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结合点,这样的文稿才有高度,才有助于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精准落地。
二是在摸清下情上求新。起草文稿不能浮在面上、蜻蜓点水,而应厚重扎实、数据翔实。这就需要作好调查研究,充分了解基层的新情况、发现实践中的新问题、发掘工作中的新经验,充分体现到文稿中,增强文稿的新意和厚度。
三是在掌握形势上求新。形势任务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要学会将文稿主题置于大局中去把握、置于时代潮流中去研判、置于国情民意中去分析,看哪些是变化的,哪些是没变的,结合新的形势任务提出新的工作要求,文稿才会有新意、有广度。
四是在概括升华上求新。思想深度不够,文稿就会让人感到平淡、“没劲”。思想性不是体现在华丽的辞藻上,而是体现在对问题的深刻剖析和提出的真知灼见上,体现在对规律性认识的精准概括上。如果一篇文稿提炼出了新观点、升华出了新思想,那么其新鲜感就将大大增强。
语言要有分寸感
机关文稿在遣词造句上要注重分寸、反复推敲,确保严谨规范。
一是用词上要准确。“准确”是文稿语言的生命。每个词、每个句子都要斟酌,精选最恰当的词语,准确表达领导意图。要仔细辨析词义,特别要从意思轻重、范围大小、感情色彩、搭配对象等方面反复琢磨,在众多“近义词”中找到最为合适的那个。
二是语义上要鲜明。机关文稿必须做到观点鲜明,主张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要求什么、注意什么,都要直截了当、明明白白。有人说领导讲话稿是“要”字文章,这是由其作用决定的。领导讲话稿多用于部署工作,重在讲观点、提要求,自然更多使用祈使句,采用号召式语气,这与文学作品是不同的。
三是语感上要贴切。机关文稿特别是领导讲话稿的语言运用要贴近受众,契合讲话现实和氛围要求,比如面对干部讲话,语言要庄重严谨、准确规范;面对基层群众讲话,语言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面对年轻人讲话,语言要新鲜生动、轻松明快。用自然贴切的语言表述出来的文稿,方能传递出文字的力量。
(作者单位: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